从去年10月份起,香港教育圈和新港人圈子一直在激烈讨论“香港非永居身份参与DSE考试”的问题。
起因是一封香港家长的投诉信。这封信不仅引发了内地香港两地家长的激烈讨论,还让港府对“本地生”定义开始进行重新审视。
这几天这件事又有了新进展,我就详细和大家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目前的情况。
#1
投诉信事件:
为什么香港家长急了?
事情是这样的:近年来,香港通过“高才通”、“优才”等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不少内地精英去落户香港。
这些人才的子女同样能随父母取得香港身份,拿到身份后,不仅可以前往香港就读、享受15年高水平义务教育,高考时还可以参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俗称香港高考DSE),以75%的“香港本地生”学额,升读香港八大高校。
但问题来了——一些香港本地家长认为,这些“新港人”孩子挤占了本地学生每年15000个的升学名额,以及大学学费的高额补贴。
尤其是一些内地家庭拿到香港身份后,并不去香港发展,而是让孩子在内地DSE补习机构学习,通过短期培训就能以本地生资格,轻松考取香港顶尖大学的神科专业(比如港大牙医、港大金融)。
香港本地家长的投诉信


这位投诉的家长之所以写这封信,也是因为身边有深圳朋友已经如此操作,让原本在国内只能考二本的孩子,走香港身份+DSE考试,成功考上了香港大学牙医系。
投诉信一出,引发更多关注。一群香港本地家长成立起了“本地学生大学学额关注组”,并向港府递交投诉信,要求重新定义“本地生”。
他们的核心诉求是:
✅只有在本港中学就读满3年的学生,才能算作“本地生”;
✅或者,至少父母一方是香港永久居民,才能算作“本地生”。
目前,香港针对“本地生”的定义是:拥有“受养人签证”即可算作“本地生”。
而受养人签证申请不难,只要父母通过优才高才等计划,孩子即可获得受养人签证(香港非永居居民身份),后续通过续签、7年后还可以选择转为香港永久性居民。
因此这个风波下,不少内地家长也慌了,开始担心孩子未来升学路受到影响。毕竟原先去办理香港身份,很大目的就是看重教育上的巨大福利......
#2
香港教育局回应:
政策会变吗?
好消息是,香港教育局已经给出了正面回应!2月1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出席电台节目时,谈及了关于本地生定义的安排。

透露出的信息大致可以总结为3点:
蔡若莲表示,优才/高才等人才计划子女,只要拿着香港身份证,就学权利就应获保障,「无理由唔系本地生」。家长们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蔡若莲还表示,目前在参考不同国家做法,考虑收取不同层级的学费。「未必是本地和非本地生二分法,本地生都可以有不同学费,厘订不同收费层次」。
影响学费具体的层级判断,则考虑在香港居住的时间长短、对香港的贡献等等。
目前,港九劳联已提出建议书,希望香港参考新加坡的学费制度,向持有受养人签证的香港本地生,多收50%的学费。

*港九劳联建议书
不过话说回来,本地生学费就算是真的进行差异化调整收费,也是远远低于非本地生的收费标准的(香港非本地生学费还一直有上涨趋势)。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大陆考生,考上香港大学,每年学费是19.8w-21.8w港币。大学四年,学费就要80万+港币。
但如果在考大学前先拿到香港身份,不仅升学难度大大降低,四年学费也能降到17.8万港币(44500港币/每年),立省60-70万!

还有一个讨论焦点在:香港原本的本地生和新到港人才子女,未来是否沿用同一批大学学额?
针对这一问题,蔡若莲表示,同意「亦可能影响本地同学升学机会」,因此之后会一并考虑,但目前并没有任何定论。
Maggie解读一下:
目前唯一的定案是——人才子女“本地生”的定义不会变,一系列教育福利(十五年义务教育、升学途径)也不会变。
其他回应篇幅上,改学费说得最多,可能性也更大。
也就是如果未来实际在港居住时间短,对香港贡献少,在子女读大学时,学费可能涉及上涨(微高于居港时间长的本地生、远低于没有香港身份的非本地生)。
此外,香港本地生名额未来要么维持不变,要么小幅上调、不会大动。
一是,2024年10月的香港施政报告中,明确说明香港未来5年人才缺口会高达18万人,新一年目标依旧是大力抢人才。
对于港府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是“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与“吸引人才”之间的平衡。为了保持香港身份和香港DSE对内地人才的吸引力,港府也会确保拿身份读DSE进港八大的录取率不会大降。
二是,香港目前面临“杀校潮”,大量学校招不满学生,24年香港JUPAS报名人数都不到四万人,本地生数量并不算高。
一个对“老港人”和“新港人”都公平的做法是,未来再适当增加本地生学额。但考虑到港校的择优录取原则,增幅也不会太大。
最终是否会有政策改变,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啦。
#3
现在去拿香港身份
教育优势还在吗?
目前香港身份所带来的教育优势没有变化。
对于内地人士来说,申请一个香港优才/高才计划,获批拿到香港身份后,子女可享受15年义务教育,升学时也拥有了更多、更轻松的选择。
如果高考前,孩子还只有香港非永居身份,那么可以去走DSE香港高考升读香港本地学校。考试难度远低于高考、成绩中上即可上港八大名校。

如果孩子成绩确实不好,或者英文短板、屡屡考试不及格,也可以选择先升读一个2年的港八大【副学士学位】。
2年副学士结束后,凭在校成绩再读2年本校或海外的学士学位。最终以该校学士学位毕业,和其他本科毕业生没有任何差别。
目前香港有6所学校提供全日制副学士课程,包括香港大学附属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
如果高考前,孩子已经转为了香港永居身份,那么除了DSE香港高考,还可以选择走华侨生联考考国内名校。
华侨生联考每年几千人参与,考试形式与高考非常接近,但试题难度低、分数线更低,考到400多分就已经有众多名校可选。

举个实际的例子,211名校暨南大学,2024对华侨生联考的录取分数线,文史类445分,理工类490分。而高考呢?
2024暨南大学在广东省的最低录取分是582分(历史类普通本科),差距接近150分,难度不言而喻。
对于家长来说,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尽早为孩子规划香港身份,续签转永居。无论未来政策如何变化,拥有永居身份的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享受本地生的待遇。
香港身份,不仅是孩子的教育保障,更是整个家庭未来的无限可能。
如果你正在考虑为孩子规划香港身份,我们可以提供从申请到续签、转永居的全流程服务。无论是“香港高才通”、“香港优才”,还是其他人才引进计划的申请和续签、后续生活事项,我们都能为你量身定制方案,确保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有香港身份办理需求,欢迎后台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