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份被称为“强化版财政整合计划”的方案,一边大刀阔斧削减开支,一边豪掷千亿投资未来,堪称“冰火两重天”。
面对连续赤字(2025/2026年度预计将赤字670亿港元),香港如何既“勒紧裤腰带”又“砸钱拼经济”?普通人又能分到哪些红利?
预算案提及的要点很多,今天Maggie就和大家详细分享下其中几条比较关键的政策详细信息!
#1
港府财政压力:
赤字872亿!
财政预算案中揭露,2024/2025年度香港特区政府整体收入预算约5596亿港元,综合赤字为872亿港元,财政储备截至2025年3月底预计剩余6474亿港元。

港府将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有序减少赤字,目标是两年内让港府经营账目恢复盈余。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消息:2024/2025年度包括特首、立法会议员在内,2025年香港全体公职人员将实现薪酬“零增长”!
这是香港近26年来第5次冻薪(之前香港公务员每年无论是否升职,都会在年度薪酬调整中加薪)。而上一次冻薪资出现,是2008年金融海啸。
此外,香港公务员编制在未来两年每年缩减2%,预计至2027年将削减约1万个岗位,目标是节省273亿港元经常性开支。

另一大“节流”重点在调整“2元乘车优惠”适用范围,提升交通补贴领取门槛。

长者2元乘车优惠,指的是香港60岁及以上香港居民,及合资格残疾人士,乘坐指定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务每程都只需2元。但是这项优惠的财政拨款持续增长,那就不得不有变动了。
新一轮财政预算案政策下,改为“两蚊两折”优惠。简单来说就是票价10元以下,付2元,票价超10元,则需付原车费的20%。同时限制了长者每月的乘车次数上限,每月优惠乘车限制240次(即平均每日限搭约8次)。
1、增收飞机乘客离境税
飞机乘客离境税自2025年10月起,从120港元增至200港元,预计未来为港府增收16亿港元的年度收入。
2、提高签证费用
针对各项人才引进计划,以及资本投资者计划,会增收600元的申请费用,以及600-1300元的签证费用。预计后续每年可以带来6.2亿元收入。

3、交通收费调整
港府还计划重新审视各政府隧道及主干道的收费政策。
这一调整不仅涉及隧道费用,还包括电动私家车牌照费、停车收费表的费用以及交通违规的定额罚款。
不仅如此,港府还考虑向通过陆路边境管制站的私家车征收边境建设费。以每部私家车收取200元为例,此举每年可为港府带来约10亿元的收入。

#2
砸钱拼经济!
押注科技与北部都会区
《财政预算案》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及低轨卫星,并宣布预留10亿港元设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标成为国际AI枢纽。
(AI方面的人才可以重点考虑下香港身份,目前申请很有优势~
港府预留37亿用于完善河套香港园区基建,推进新田科技城规划,打造“香港硅谷”。整体上看,是希望推动北部都会区项目包括创新科技、会议展览设施及铁路发展,以支持香港长远发展。
2025-2030年间,香港还计划发行1500亿至1950亿港元债券,主要用于应对北部都会区相关工程以及其他经济民生相关基建工程开支。

#3
关注民生!
减税+补贴利好!

2. 税务减免: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减免
港府将宽减2024/2025年度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类似内地的个人所得税),宽减比例为100%,上限为1,500港元。全港约214万名纳税人将受惠,政府收入预计减少约29亿港元。


总的来说,这份预算案是香港在财政赤字与地缘政治夹击下的“破局之策”。对普通市民而言,短期阵痛难免,但长远看,唯有经济结构转型成功,才能让700万人共享繁荣。
正如陈茂波所言:“香港正处于关键节点,必须勇于改革、敢于破局。”
香港能否涅槃重生?答案藏在每一步扎实的转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