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消失的老字号,香港多元饮食文化业正在消亡……

来源: 香港美食,宜港汇

一壶靓茶配上叉烧包、鲜虾肠粉,再点上几笼粤式饺子、凤爪,边饮茶边聊天,地道香港人的一天从茶楼开始……

 

 

早茶文化是香港饮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内地人认识香港了解香港的重要方式,换句话来说就是:你到过香港居然没有“叹”一次早茶,那简直等于未曾来过香港!

 


既然提到香港的饮食文化,就不得不讲讲它的多元化和地域化。

 


体现港人生活态度的“饮茶”

 

香港人可以用“嗜茶”来形容,饮茶时间一般分早晚,早茶于早上七时至十一时,下午茶约一时开始,可以说早餐、午后、宵夜饭桌上都能看到茶的影子,港人饮茶更接近于英国下午茶的休闲概念,只是所食茶点都是香港本地的中式特色小吃,比如:虾饺、烧卖、凤爪、叉烧、排骨、萝卜糕等,重在精致小巧。

 

几个朋友忙里偷闲到茶楼小坐,舒舒服服的消磨谈笑半晌,或是周末全家出动到茶楼交流感情,已经是香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港人饭桌上的主角“粤菜”


香港菜系是以粤菜为主,讲究清而不淡,油而不腻。如果大家有机会来到香港久居就,就会发现,本地人青菜喜白灼,鱼喜清蒸,以还原其清、鲜、嫩的原味。

 

虽然初食会觉得味道不够浓郁但是仔细品味就可渐渐理解港人健康的饮食理念和菜色丰富的层次感。

 

 

藏着人间烟火气的街头小食

 

对馋嘴人士来说,香港的街头小吃、大排档绝对是抵不住的诱惑,香港的小吃可谓琳琅满目花样繁多:鱼蛋、牛丸、鸡蛋仔、钵仔糕、凉粉、牛杂、叮叮糖、炒板栗、龙须糖、糖葱薄饼、鱼肉汤、炸大肠、碗仔翅、等等。 

 

若来香港一定要去旺角、铜锣湾等地体验一下,站在街边或者坐在狭小的店面内堂,捧着热气腾腾的小吃感受街头巷尾的香港情味。

  

 

夏日必备百搭“糖水”

 

香港人不仅嗜“饮茶”也嗜甜如命,夜晚与朋友在甜品店宵夜称为“饮糖水”,闷热的夏日来一碗清甜的糖水,可以驱散一天的烦闷,是朋友同学间交流感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香港比较出名的甜品糖水连锁店有“许留山”和“满记”,把芒果、木瓜、榴莲搭配西米露、冰淇淋、牛奶布丁等等可以有千变万化的组合手法,比如:杨枝金露、榴莲班戟、白雪黑珍珠、什果西米等等。

 

 

港人都爱的海鲜盛宴


香港沿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吃海鲜自然成为港人大爱,西贡的海鲜街里海鲜档通常和餐馆相连,清一色活蹦乱跳的鲜活海产:龙虾、基围虾、鲍鱼仔、小龙虾、斑鱼等等,任客人自己挑选,要好份量拿去后台加工,再端上桌。 

 

香港人很讲究“抵食”,意思就是要分时段到餐楼里吃饭,如果你错开高峰期 来到海鲜超市,可以用很低的价格买到新鲜的海鲜,只需让周围的餐馆为你加工,交付合适的加工费就可以,做法有清蒸、油泡,依然讲求原味鲜美,当然还有脍炙人口的避风塘炒蟹。

 

 

大排档里的市井风情

 

香港的大排档自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诞生起,特点就是炒现卖、量多价低而且味道可口是本港人喜爱的“平民餐厅”,也是当代香港饮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露天经营几张折叠桌和塑料凳,水火炉上一口大锅,摆上各种半加工食材,这种富有人情味的街头市肆渐渐闻名中外,让大排档成为继承香港人文民俗的载体。

 

在街头巷尾的大排档里,可以找到各种香港特色小吃。

 

味美价廉的车仔面,下班之后来上一碗配以牛仔萝卜热气腾腾的车仔面,满足饕餮之欲。

 

当然还有在别处很难吃到正宗口味的烧腊,之前有调查显示港人平均每4天就要吃一顿烧味,即便算每顿的分量只有100克,港人每年吃下去的烧味也有6.6万吨!

 

肠粉长长的米粉皮里通常裹满虾肉,有时也会裹上牛肉,是点心桌上的重要角色。 

 

蛇羹这道港式美食不但极为鲜美,适宜凉寒季节食用,而且能行气活血,对健康大有裨益,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 

 

现如今香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金融大都市,每天接纳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士,各国地道美食逐渐在香港兴起,清淡的日本料理,辛辣的泰国风味,还有韩、台、越、印度及欧洲风味西餐厅出现在香港的各个角落,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但也正因为如此,香港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冲击,再加上从去年开始不断复发的新冠疫情,给香港传统餐饮业重磅一击,导致很多传统餐饮业正在消亡……不论金堂陋室,都难逃关门大吉的宿命。

 

用“消亡”这个词似乎显得有些危言耸听,但事实确实如此,不妨听小汇君细细分析

 


一、疫情影响,百年老店也撑不住了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很多百年老字号陆续“关门”,疫情再加上各项隔离禁令导致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出门堂食,没有客源就没有收入,但铺面租金、工人佣金却仍居高不下,这让很多店都难以为继。

 

1.杨春雷凉茶卖铺

这家店1912年开业 ,比这座城几乎所有人年纪都大,放眼整个香港,屈指可数。清朝末年时,中医大夫杨泗海从内地举家搬到香港 ,就在湾仔开了个小药馆行医。后来根据香港天气潮湿的特点,改良了广东传统凉茶廿四味,开了一百多年,就卖一种“廿四味凉茶” 。这平平无奇的凉茶小铺,让很多人都对它念念不忘,但在今年2月也宣布结业!

 

2.珍宝海鲜舫

 

珍宝海鲜舫是香港标志性食府,距今已经有40多年历史,它以传统中国皇宫特色装修,是很多本地人和外地游客打卡的地方。 

 

我们所熟知的好莱坞电影《生死恋》、电影《无间道2》、周星驰主演的《食神》等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在这里取景地,就连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汤姆克鲁斯都曾慕名而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食府,在疫情无客源的情况下,最后在2020年3月份不得不宣布停业,港岛曾经的夜明珠,南岸的第一道霓虹,到停业前,连船只维修费都快付不起。

 

3.60年老字号甜品店“许留山”

在众声喧哗的中午,香港老字号甜品店许留山,在官方微博中宣布:香港地区部分门店关店。这都汇聚成一句话:“许留山”即将面临倒闭之灾。巅峰时期在香港拥有逾40间分店,然而过去几个月,许留山在港已经关闭了10余家门店。

 

4、保留地道香港味道的莲香楼

在香港提起香莲楼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座古色古香的茶楼于1926年开业,曾被CNN评为环境最佳的港式茶楼,位于上环中心地带,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在中环开了92年的老店也宣布结业。

 

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另一方面莲香楼第三代继承人去世之后,整个家族的餐饮产业一直找不到人接手,无奈莲香楼最后遣散员工,并宣布2月28日正式结业!

  

 

二、传统手艺无人继承



以三角街祥利饭店为例,是一间地道的香港家庭经营风格的餐厅,也是湾仔著名的老字号粤菜馆。这家店的老板顾客送外号“黄飞鸿”,虽然他不会无影脚,但有一张“无影口”,口算准得要命,曾有顾客交完钱,出门拿计算器偷偷算,一点不差。

 

但据老板说,自己每天要做十九个小时,被问道为何不收徒雇人时,他说:“揾食艰难,老细做下栏。”香港是崇尚精英文化的社会,青年人当然是更愿意西装革履成为中环大厦中的精英,根本没有人愿意放下身段,来学习如何烧菜。

 

再好的手艺技法无人继承,也只有默默地等待消失。

 


三、港人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快的城市,需要工作的香港人一起床就开始匆匆忙忙地生活,走路快,吃饭快,连说话的语速都快。近年来香港青年人的压力变得更加沉重,快餐既方便又快捷,比较适合追求效率的香港都市丽人。 

 

而在疫情之后,很少有人会选择堂食,甚至有人宁愿打包食物在公园吃也不愿意跟陌生人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由于外出就餐受限,大家也开始选择买菜独自在家做饭,在消费上由以往的成品快餐转向购买原始食材,比如各种蔬菜。

 

 

四、实体餐饮业



随着互联网产业兴起,线上餐饮行业、外卖行业给实体餐饮业着实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很多香港市民有这样的体会,感觉店里的客人一年一年的减少,饭市高峰时间一分一分的缩短,传统餐饮业的生意犹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些老店铺与商场里其他正餐、简餐、时尚餐饮来比,承受着同样的房租和人工,和几乎差不多的营建费用和食材成本,但价格却更低,营收状况可想而知。

 

其实这是整个实体餐饮行业的现状,在貌似光鲜的背后,都是一肚子苦水。

 

现在我们还有机会在香港这座城市,感受到这些餐饮文化,但未来这些老字号和他们所承载的记忆会走向何方就未可知了。

通用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