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民生、谈经济、说两岸、讲疫情……总理“隔屏”直面六大关切!

来源: 香港,两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昨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外记者会。


李克强在约2小时里"隔屏"作答11个问题,回应六大热点关切。



话民生:政府总支向民生倾斜


"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李克强称,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门诊费用异地报销何时解决?李克强在答记者提问时称,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


"这件事,还有类似的事,看似不大,政府工作人员多费些心,就可以让老人、让家庭多一点舒心。"李克强说。


政府又将如何解决民生难题?李克强指出,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果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



谈经济:保持政策连续可持续


中国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很多国际机构的预期则在8%左右。李克强直言,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


谈及宏观政策走向,李克强表示,去年中国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


对于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李克强说,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



"卡脖子":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在回答科技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出现“卡脖子”相关提问时,李克强表示,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他还说,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合作是并行不悖的。他指,目前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


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李克强称,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


李克强最后说,科技要自立自强,科学家要发奋努力,这和国际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双循环":不断主动扩大开放


谈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克强称,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


"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李克强称,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说两岸:欢迎就未来开展对话


对于两岸关系,李克强明确回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


他也强调说,我们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


讲疫情:溯源工作各国加强合作


李克强指出,疫情溯源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持续研究。中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也支持世卫专家在华开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


"新冠肺炎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个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李克强说。


本文转载香港商报,特此鸣谢!


通用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