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香港这4类学校,让你近距离感受香港教育!

来源: 香港教育,宜港汇

教育,似乎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教育之上无小事”,往往经济条件越优渥的家庭越重视教育。

 


一直以来,香港教育享誉全球,甚至不输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在全球教育总体评价当中,香港更是曾超美国,在这样的教育实力背后,是香港中西结合的文化氛围,以及科学独特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内地家庭和学生。

 

香港的学校分为四类——官立学校、资助学校、直资学校以及私立学校。前两者属于公立学校,学生可以免费入读,后两者需要缴纳学费。香港的教育系统实行的是15年免费的公立教育,即2~3年的幼儿园学前教育、6年的公立小学教育、3年初中课程以及3年的高中课程。

 

不过很多内地人不知道的是香港除了免学费的官津小学外,还有一大波直资、私立或国际学校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放着免费的官津小学不上,抢着进直资、私立及国际学校,家长们到底是?有些家长甚至愿意先找其他学校过渡一两年,继续等待并寻找这些名校的插班机会。

 


直资、私立及国际学校有何差别,又分别有什么优势?

 

香港的直资小学:资源丰富,同时接受政府资助,作非商业用途,并规定每年要在所有学费收益拨出10%作奖助学金,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学费减免,不会因经济压力而损失学习机会。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部分直资小学参加统一派位,所以在选校前要了解心仪的直资学校是否参与统一派位。

 

在办学方面,一般引用国际学校课程,而部分直资小学会开办外国课程PYP(Primary Years Programme)即小学版的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uluareate)。当然,不同学校会按本身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需要而制定课程,因材施教。

 

在师资方面,大部分直资小学会根据教育局规定引入专才,为同学提供优质课程。同时,因资源比较丰富,所以会愿意开办较冷门的活动,如中乐团及高尔夫球班等;更会切合活动需要增设设施。此外,直资学校也重视到外地交流,希望让学生可走出课室,汲取不同知识。

 

香港人更喜欢称直资小学作津贴小学”因为所需要费用较低是香港本地普通家庭的优先选择,比较出名的学校有拔萃男书院附属小学、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英华小学。

 


私立学校通常是自资经营,由校董会管理重视多元课程,实践全人教育一般小学的学制分为上午、下午及全日三类。私立学校是采用本科课程,大部分都以校本课程为主。

 

基本运作模式和国际学校一样,但在收生方面,私立学校大部分学生均为中国籍。而授课语言则以英语和普通话为主,同时,与一般官立学校和津贴小学一样,需要以考试考核学生。

 

另外,私立学校校风较为传统、注重学生个人纪律及品德培育,希望达到德智体美,全人发展,私立学校相比“津贴小学”学费较高,每年1万多至20万多不等,比较适合有经济实力的中产家庭。

 


国际学校就是私立学校的分支,一般而言,课程设置较为广泛,引用外国课程,课程弹性活泼并且根据收生的国籍而定。如日本人学校,收生比例是以外地生、持外国护照的学生为主,本地学生则较少,比例大概是9:18:2

 

因国际学校不受政府资助,但为鼓励有更多国际学校的出现,政府会以较相宜的价格租地给学校办学。除此之外,学校不但可以自主收生,也可以笔试或面试等形式收生,而且可以制定自己的教学语言。同时,学校聘请老师不是与政府薪级挂钩,代表着在制定课程上有较高弹性。

 

在师资方面,外籍老师相对于本地老师多,教学语言一般以英语为主,但近年有不少学校开始重视以普通话教授中文课程。另外,上课模式大多数以小组为主,采取互动、活动表演形式上课,老师与学生比例大概是1:10,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与一般官立、津贴小学等不同,国际学校学生须按不同科目,走到不同课室上课,要求学生在学习上采取主动性。

 

国际学校着重培育同学的国际视野,希望他们可多探研、多思考、敢冒险,关爱别人的特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事物的好奇心,发展学习技能,拓展学生宏观视野。

 

所以深受各界名人和富豪家庭青睐,比如瑞德国际学校、哈罗国际学校、香港国际学校是众多富豪挤破头都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就拿明星赵薇来说吧,在香港豪掷过亿买房,只是为了让女儿小四月入读香港国际学校。



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60%以上的家庭移民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可以接收到最优质的教育,但是学前教育、中小学时期孩子年纪太小,无法独自外出求学,如果父母一方陪读,出于国内生意等某些原因造成夫妻双方和家庭分隔两地,对家庭生活、孩子的童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这个时候香港的优势就体现出来,香港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内地家庭的选择,在香港的优质教育环境下,培养孩子自信、勇于表达、充满活力的性格,让“学习的乐趣超越分数的界限”成为教育的目的。


通用banner